你DX11了嗎?新世代顯卡採購教戰手冊

 

顯示卡新舊產品的替換速度,在日新月異的3C產品中算是數一數二的快,也許一年後玩家想換張顯示卡升級,但報價單上是密密麻麻、已經完全陌生的新世代系列產品,眼花撩亂的型號真讓人不知道該如何挑選合適的顯示卡!

有不少使用者對於顯示卡所能發揮的表現是完全摸不著頭緒,什麼程度的運作需要多少效能的表現?只是上網偷拔菜、開餐廳,卻花了六七張小朋友買一張顯示卡,只因為店家說這張卡所有遊戲都能跑;或是敗了一張入門級顯示卡,興高采烈的準備開始享受畫面華麗精緻的單機遊戲,結果原來老闆口中的「可以玩」,前提是必須關掉所有遊戲特效…
買一張具性價比的高C/P值顯示卡,有這麼困難嗎?

 

 

█ 打得令人眼花的顯卡大戰


現今顯示卡市場仍是兩大雙雄AMD ATI及NVIDIA的精彩對決,雙方交戰是一回比一回精彩,藉由導入新製程和技術,不停的展開你來我往攻防戰,受惠的看似是終端使用者,顯示卡效能突飛猛進,在影像呈現及遊戲特效上都有驚人的表現。但也因為快速進步的新技術,為了爭奪市佔率而上演跳水戰,對廠商或消費者而言,除了對雨後春筍般的新產品感到一無所知,也產生是否「晚買不後悔」的疑慮。
AMD ATI選擇在微軟Windows 7系統新舊交替的時刻,於去年九月發佈了第一款HD5800系列的顯示卡,為DX 11和Windows 7作好準備,直到今年二月底,ATI已完成HD5000系列從高階到入門的完整佈局。而NVIDIA當時決定不與微軟同步推出新產品,在眾多使用者引領而望的等待中,NVIDIA總算在今年三月底正式發佈Fermi架構的GTX 400系列。
面對現今市面上雙方都還熱賣的幾款舊顯示卡,以及發展完全且肩負ATI三大技術的HD5000系列顯示卡,再加上來勢兇猛的NVIDIA Fermi架構,為了不讓玩家在選購上產生疑慮,電腦DIY特別企劃了顯示卡採購特輯,讓玩家能買得明白、用得爽快。

 

 


表 / ATI與NVIDIA產品對應表

 

 

█ 顯示卡需求?

顯示卡的用途顧名思義就是發揮系統的顯示效能,讓使用者能使用多媒體及玩遊戲,不過現今獨立顯示卡都能滿足使用者在影音播放上的需求,而遊戲表現才是挑選顯示卡的重要指標之一。但在一片茫茫的卡海中,最適合自己的究竟是哪一張?有些人挑顯卡是以手邊剩餘的預算為標準,在決定好硬碟、處理器、記憶體、機殼等其他不難選擇的零組件後,再將最後的預算全部砸在顯示卡上,挑選預算中最昂貴的那一張!雖然說一分錢確實是一分貨,不過處於新舊技術交替的這個時期,效能已不能全交由價位來判斷。接下來小編會先將顯示卡分為四個等級,好好地向玩家們剖析一番,先弄清楚各個層級間的差異,才有個標準好去衡量自身的需求有多高。

 

 

█ 高階顯示卡:適合所有遊戲

既然是處於金字塔最頂端的高階顯示卡,當然是一卡在手、打起遊戲希望無窮,所有耳熟能詳的單機遊戲,不管再華麗或是高解析度,甚至是物理運算也不怕,高階顯示卡插下去,遊戲暢快到底,大方設定高品質特效執行,開啟高倍數AA、AF等效果,享受最逼真的遊戲畫面。
核心製程不斷的縮小,新製程大幅減低耗電量及溫度,不過高階的顯示卡大多還是需要外接兩個6pin接頭,追求穩定的效能表現,電源供應器的瓦數也不能忽略。要擁有一張效能這麼威的顯示卡,價位當然也是很可觀的。

 

 


圖 / 頂級顯示卡通常需要雙6P接頭,甚至是6P+8P,電源夠力才能推出顯示卡效能。

 

 


█ 中高階顯示卡:適合單機與線上遊戲

若是能打造一個規格不錯的平台,那麼以中高階顯示卡要執行單機遊戲或線上遊戲都是很足夠的。定位在中高階的顯示卡通常是遊戲玩家的最愛,不用擔心預算不足,無法負擔高階顯示卡破萬的價位,用來玩遊戲開中高特效,畫面都保有順暢的水準。尤其現在線上遊戲非常流行,挑選性價比高的中高階顯示卡不只划算,玩線上遊戲或換口味跑幾款單機遊戲,也不會覺得錢花得太多餘。
購買中高階顯示卡時,建議挑選配置1GB記憶體的版本,效能發揮會更顯著;由於中高階顯示卡市場是各家廠商必爭之地,不斷推出許多異於公版的自家版本,且因汰舊換新的速度快,常常會出現跳水價撿便宜的好時機,比起原先的市價是整整差一截,因此玩家在購買之前一定要多問多比價。

 


 

 

 


圖 / 單機遊戲華麗的擬真畫面讓玩家們愛不釋手

 

 

█ 中階顯示卡:適合部份單機及所有線上遊戲

若是將高階、中高階、中階、入門級四個等級對照於顯示卡市場的定位(高階、效能、主流、入門),那麼中階顯示卡約莫是落在主流的等級。頂級玩家較不會關注到這個領域的產品,但是卻有極大部分的使用者最常購買這個等級的顯示卡,一來是因為中階顯示卡在價位上非常親民,二來是市場上絕大多數是中度玩家,不追求頂級效能,但又要能滿足遊戲需求,中階顯示卡要應付單機遊戲的話是稍嫌吃力,必須犧牲一些特效才能順暢執行,但玩起所有線上遊戲都是絕對夠力的。這也是為什麼中階顯示卡在包裝上經常和線上遊戲互相廣告包裝,對許多線上遊戲玩家而言,不知道該購買哪張顯示卡才恰當,而中階顯示卡的效能與價位都是最適合線上遊戲玩家。
 

 

 


圖 / 中階顯示卡一向都是遊戲玩家最關注的市場之一

 

 

█ 入門顯示卡:影像處理、大部分線上遊戲

有些使用者本身就不太常玩線上遊戲,但又怕哪天心血來潮,或是希望主機的顯示效能不要太差,所以這時就會考慮選購入門級顯示卡,價位通常是兩千塊以下。不過有個朋友就拿著裝機菜單問小編,店家說插入門級顯卡不如就用內顯,要裝顯示卡就裝高階一點的。乍聽之下似乎十分有理,主機板的技術已大幅進步,內建顯示效果不輸入門顯示卡,那還要入門顯示卡做什麼呢?
其實會有這種說法出現,可能是玩家預算有限,無法多負荷一張顯示卡,於是這套安慰說法能讓顧客買得安心;另一方面有些店家是求好心切,擔心顧客為了省錢而忽略自身遊戲需求,買回家後玩起遊戲若是Lag雙方又不愉快,當然也有少數業務只是想多賺取一些利潤。總之這個「入門顯卡無用說」並不正確,主機板的內顯晶片雖然執行多數的線上遊戲,但要追求順暢的遊戲畫面還是需要獨立顯示卡的支援,尤其現今主機板多支援獨立顯示卡與內建顯示執行Hybrid SLI或Hybrid CrossFire,對於效能的提升是不無小補的。尤其是獨立顯示卡的硬體解碼技術在影音處理時能降低CPU的負載,播放高畫質影片也能同時多工處理其他程式。

 

 


圖 / 入門級顯示卡是家庭劇院機的好幫手,硬體解碼效果媲美高階顯示卡。

 

 

█ 顯示卡效能實測

在初步介紹過顯示卡等級後,光是參照上述表格中的規格,還是很難體會每張顯示卡之間的效能差異,畢竟時脈、記憶體容量和記憶體界面等規格都是環環相扣、互相影響,購買顯示卡時也不能試用,光靠零星的資訊要想像實際效能實在很困難,所以這回採購特輯特別針對市面上所有熱賣的新舊顯示卡,分別做實際的效能測試。

 

█ 專業軟體評分

顯示卡的效能測試不外乎就是專業軟體評分及各種遊戲測試,從產品規格去判定等級之外,測試軟體的分數也是採購關鍵之一。3DMark Vantage這套知名軟體就是專門測試DX10顯示卡,包含兩個圖形測試、兩個處理器測試及六個特性測試,最終會呈列出一個主要分數,以及CPU和GPU分數。
3DMark Vantage 依解析度又分為四種不同等級的測試模式,極限級(Extreme,X)、高階級(High,H)、效能級(Performance,P)和入門級(Entry,E)四種,不同等級之間的分數無法相比,而這回的顯示卡測試則是全部都以效能級(即P模式,解析度1280×1024)執行。


圖 / 3DMark Vantage是測試顯示卡的專業軟體

 

 

█ 遊戲測試

遊戲測試方面是以單機遊戲為主,因為單機遊戲的畫面相當精緻細膩,場景也比線上遊戲更華麗,對顯示卡的需求更高。單機遊戲令人著迷的地方不只是遊戲內容與劇情性,豐富的場景和擬真的畫面才是單機遊戲的重頭戲,所以畫面若是不順暢,或是特效關閉無法呈現優異的細部設計,對單機遊戲而言是大打折扣的。而線上遊戲為了顧及大眾玩家,在畫面表現上就不那麼要求,一般的主機板內建顯示就能執行多數線上遊戲,而類似魔獸世界、龍Online、AION永恆紀元、Prius守護之星這類現正火紅的高階線上遊戲,主打3D精緻畫面,透過獨立顯示卡就能玩得非常開心。
遊戲大多是以每秒的畫面張數量去評斷順暢度,所以在遊戲測試的部份,我們挑選了熱門且概括DX10、DX10.1、DX11,以及支援物理加速的單機遊戲做為此次的測試項目。

 


 

 

 

█ 測試對象

這一回的採購建議企劃,測試了非常多張顯示卡,但並不是完整不漏的涵蓋整個世代。首先我們將AMD ATI與NVIDIA分成兩個獨立的篇幅,不全部丟進同一個大鍋裡。原因在於ATI與NVIDIA擁有各自獨家的技術與優勢,且玩家對顯示卡品牌的認同度也非常高,大多早已選定品牌,只是在新舊世代及眾多產品代號中猶豫。
此外,對於ATI與NVIDIA剛發佈的新世代顯示卡,原則上都在此次的測試名單中,隨著HD5000系列及Fermi架構GTX 400系列的登場,對於已成為舊產品的上一世代顯示卡,我們的挑選準則是以仍在市面上熱烈流通的顯示卡為主。

 

 

 

ATI顯示卡採購篇

新世代產品的效能比起上一代一定有所提升,其他新技術的開發也是玩家非常關注的,以AMD ATI來講,HD5000系列比起上一代HD4000系列,溫度及耗電量的表現令人驚艷,價位當然也是高於同等級的舊產品。新舊交替之際,因為考量到效能、預算、附加價值、新技術等各個層面,每個人的選擇都不同,小編在著手編寫之前,曾好奇詢問過身邊朋友,進行一場非正式民調,結果無論是以店家身分還是消費者立場,答案明顯分為兩派,且各派人馬講得頭頭是道…
「買4系列,因為在預算內可以買到規格較高、效能更好的顯示卡,而且現在買很划算。」
「當然是買5系列,同樣的效能表現下,溫度差很多,而且還有ATI三大技術。」
您看看,是不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所以在接下來的篇幅中,將為讀者們介紹HD5000做了哪些改變,並好好研究一下新舊產品的購買價值。

 

 

 

█ ATI HD5000系列:低溫、省電

ATI在HD4770首次導入40奈米製程的顯示晶片後,大幅降低溫度及耗電量,因此HD5000系列全面採用同樣製程。除此之外,GDDR5記憶體顆粒也成了ATI新世代顯示卡的特色之一,低電壓與高時脈的特點頗受好評。

 

 

█ ATI三大技術是哪三大?

▲ 支援DirectX 11遊戲


DirectX 11在效能和擴展性上都做了優化,比起DirectX 10有更傑出的執行效率和畫質表現,微軟在去年發佈的Windows 7作業系統就包含DirectX 11,ATI在當時也同步釋出支援DirectX 11的HD5000系列顯示卡,在部署完HD5000系列完整的產品線後,ATI支援DirectX 11技術已達半年的時間,隨著越來越多款支援DirectX 11的遊戲上市,DirectX 11勢必成為遊戲開發的準則之一。


圖 / 從防毒罩的紋理及質感能看出DX10與DX11之間的差異

 

▲ ATI Eyefinity多重螢幕技術


HD5000系列導入的Eyefinity多重螢幕技術,從最頂級的HD5970到入門款HD5450,都能提供單卡三輸出的技術。對於熱愛賽車、飛行戰鬥遊戲的玩家,在寬廣的三螢幕環境下玩遊戲更逼真,或是追求工作效率的使用者,也能利用一張顯示卡創造出三個工作桌面。AMD ATI和三星早就聯手投入多螢幕市場,發展比傳統螢幕邊框更細50%至70%的新款螢幕,以及架構多輸出專用的螢幕架,讓玩家能體驗接近無縫銜接的ATI Eyefinity效果。

 

 

▲ ATI Stream


ATI Stream是結合軟硬體的串流運算技術,透過GPU大量平行運算,可分擔CPU的負載,提升CPU的運算速度,多用在影片轉檔播放方面。HD4000系列就擁有ATI Stream技術,不過由於當時支援的軟體並不多,頗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遺憾。然而ATI還是將ATI Stream技術延續導入HD5000系列,但不同的是,現今ATI Stream完整支援OpenCL及Windows 7的DirectCompute運算功能,軟體的支援也趨向完整,在影片編輯和轉檔上都能看到顯著的效果。

 

 

█ 新舊交替之購買價值

簡單了解ATI HD5000系列顯示卡所導入的新技術及附加價值後,接下來就直接呈現各張顯示卡的測試成績,讓讀者們比較參考,並以效能表現分作四個層級:

高階:HD5970、HD5870、HD5850

讀者們一定第一眼就看出,怎麼高階顯示卡中全部都是5開頭?並不是因為HD4000系列效能不好,而是HD5000身為後起之秀,比起同等級的前輩效能自然更勝出,因此原先推出時被定位在高階顯示卡的HD4890,在整合了新舊系列的產品後,其效能及價位在現今都是比較接近中高階等級,而這樣的分類方法也能替不了解顯示卡的消費者做個區分,避免被顯示卡命名的數字混淆。
以這個領域做為考慮採購的玩家,有些是需要大量執行多工且複雜的影像相關程式,不然就是瘋狂級玩家,在認識AA、AF及效能分數後,從此開始了一場難以收手的攻頂戰(高階顯示卡的爽度的確令人著迷且無法抗拒啊!)。HD5970一推出就成為地表最強顯卡,HD5870目前也仍是穩坐單晶卡王之位,HD5850在滿載的狀況下約78℃,40nm製程的晶片降溫效果十分顯著。
參考價格:HD5970約22,300元、HD5870約14,800元、HD5850約9,700元。

 

 

 

中高階:HD5830、HD5770、HD4890、HD4850

中高階顯示卡在多款單機遊戲的測試下,開啟High特效、4AA和16AF後,都還有近百甚至破百的成績,玩起單機遊戲相當流暢。各家廠商針對中高階顯示卡也經常推出各種自家版本,例如改良散熱器或是預設超頻版本,在選購中高階顯示卡時一定要多蒐集資訊。
參考價格:HD5830約8,200元、HD5770約5,700元、HD4890約5,900元、HD4850約3,970元。

 

 

 

中階:HD5670、HD5570、HD4670

中階顯示卡的價位約在三千元至四千元上下,比起中高階顯示卡,從分數圖表中可以看出中階顯示卡在執行單機遊戲時,開啟特效後都還能跑出40至70張的成績,以畫面流暢度而言還是足夠的,但在浩劫殺陣2、浩劫殺陣3及越野精英賽大地長征2中,張數是勉強到達流暢最低標準30張的成績,正如前文我們所提到的,中階顯示卡適合部份單機遊戲,若是碰上較耗資源的單機遊戲,就必須關閉一些特效,不過線上遊戲的玩家不用擔心,中階顯示卡跑起所有線上遊戲都是一等一的好拍檔!
參考價格:HD5670約3,800元、HD5570約2,900元、HD4670約2,600元。

 

 

 

入門:HD5450、HD4550

入門級顯示卡本來就不是鎖定遊戲市場的玩家,從單機測試成績中可以看出,若要跑得順暢勢必關閉所有特效,這也就失去玩單機遊戲的意義了。話雖如此,小編有一台搭配入門級顯示卡的多媒體機,主要就是看影音、偶爾上線玩遊戲和朋友連絡感情,不管是魔獸世界、SF Online、跑跑卡丁車等線上遊戲,玩起來也是很順暢,當然這跟整個平台規格也是有相關的。不過並不建議重度的線上遊戲玩家選購入門級顯示卡,因為現今線上遊戲發展得非常好,精緻華麗款的線上遊戲會越來越多,為了省一時的小錢,不久又必須升級顯卡打新遊戲,實在不划算。入門級顯示卡最主要的還是在影音播放方面的附加價值,小巧的尺寸更是組裝HTPC機的好幫手。
參考價格:HD5450約2,200元、HD4550約1,500元。

 

 

 

█ 舊卡划算,新卡附加價值高

 

價錢比較高的顯示卡不一定就代表效能是等比拉昇,新舊系列的產品也許價差五百塊以內,3DMark Vantage分數卻差了一千多分,舊顯卡因新品登場而調降價格,新世代的顯示卡在溫度和耗電量上都有顯著的改善,加上擁有ATI主打的三大技術,如何選購就端看玩家的個人喜好了。
 

 

 

NVIDIA顯示卡採購篇

 

大概有半年的時間因為競爭對手狂打DirectX11,導致新一代Fermi尚未Ready的NVIDIA吃虧許久。雖說如此,但若有仔細觀察賣場陳列產品的玩家可能會發現,DirectX11確實有很真實的效果,而且Radeon HD 5000系列的效能確實也不賴,但別忘了HD 4000系列仍在架上,對於尚不需要DirectX11來玩遊戲的人來說,HD 4000系列的性價比相對出色許多…

 

 

█ 透過製程改善既有產品效能的策略

事實上這樣的想法也能套用在NVIDIA的產品線上,雖然9500、9800屬於上上一個世代的產品,但由於支援DirectX10,加上合理的定價策略和效能表現,仍是許多玩家眼中不錯的選擇;而第十代GeForce繪圖晶片GT 200的架構小幅更新,從GeForce G210又導入DirectX10.1,製程也從65奈米一路進步到40奈米,效能也持續穩定進步中,由此可見NVIDIA其實還是不斷針對使用者需求在規劃產品。

 

 

█ 完整架構才是世代交替的時候

玩家其實可以解讀為NVIDIA在Fermi正式問世前,是以產品製程更新及少部份的架構異動去提升產品價值,以滿足玩家對效能的需求。有別ATI一向以整合新技術為策略,NVIDIA每回推出新一代繪圖晶片,多半會有一個完整的世代考量,因此每一個新系列都看得到大幅度的架構改進(GeForce 9到GeForce GT 200除外),像這回Fermi的問世就是很明顯的例子。有關Fermi的技術架構和詳細產品報導,請參考技術最前線單元和本月焦點單元,本文僅針對採購面提出分析建議。


圖 / Fermi的架構比起先前可說是非常大的翻新。

 

 

 

█ 除了旗艦產品外以性價比做採購參考

這個月我們集合了目前NVIDIA在市場上販售的大部分產品,包含GeForce 9500GT、9800GT、GT210/220、GT240、GTX250/260、GTX285/295以及最新的GTX470/480,透過效能和價格的綜合評比方式,讓玩家瞭解在不同價格區間內如何挑選對自己最有利的產品。

 

 

█ 比價格也比技術實力

當然除了價格和效能考量外,不同面向的重度玩家也有不同的技術需求。好比NVIDIA大力宣傳的3D Vision,面對競爭對手主打高階多螢幕應用的部份,將3D Vision融入後成為3D Vision Surround,透過SLI雙顯卡達成3螢幕輸出,加上3D Vision技術後能夠獲得更完整的視覺環繞體驗。


圖 / 3D Vision不只在電腦上,也將走進客廳。

 

 

█ 不同族群的不同採購準則

 

 

▲ 旗艦GTX470/480:Fermi架構,超強DX11遊戲卡

這期我們介紹了許多關於Fermi的架構和技術細節,從硬體技術的層面來看GTX470/480擁有超越對手在DirectX11的先天優勢,而DirectX10/10.1的部份因為NVIDIA一向對遊戲有較佳的支援度,因此延續到GTX470/480上可以看到大部分熱門遊戲的表現都相當不錯,若再加上PhsyX物理加速的部份,NVIDIA還能發揮得更好。此外,大幅延展的硬體架構同時加強了CUDA的應用和性能,對有轉檔需求的人來說GTX470/480是不可錯過的好選擇。

參考價格:預估GTX480約16,000元、GTX470約13,000元。

 

 

▲ 高階:GTX285/295、9800GT

GTX285/295是GT 200系列最高階的產品,GTX285為單晶片而GTX295是雙晶片SLI版,雖然僅支援DirectX10,但對應目前市場上所有遊戲都綽綽有餘,雖然我們僅在1280×1024的環境下測試,但不論遊戲或測試軟體分數都遠超過大部分主流遊戲的需求,DX10環境即便解析度開到1920×1200以上加特效全開,AA、AF也都加上去每秒30張都不是問題。如果玩家預算沒有那麼高,那麼就可以考慮前一代一樣支援DirectX10的9800GT,雖然解析度、AA/AF可能無法像GTX285/295開到那麼高,甚至有些遊戲還得犧牲部份特效,但9800GT的價格只有GTX 280的四分之一,但效能表現其實並不讓人失望。尤其GTX480/470即將上市,玩家若不在乎DirectX11的部份,可以等GTX295/285降價後再考慮入手。

參考價格:GTX295約17,000元、GTX285約14,000元、9800GT約4,000元。

 

 

▲ 中階:GT240、GTS 250、GTX 260

中階戰場的廝殺一向非常慘烈,倒是NVIDIA在這個等級的產品出現了一張GTS250成為市場上的常青樹。單就效能來看,GTS250和GeForce 9800 GTX+有不小的淵源,很明顯和被歸類在高階的9800GT相比,GTS 250的效能反而更強,但價位卻只比9800GT稍貴些。也因為GTS 250的價格太過吸引人,性價比高出GT240和GTX 260許多,現在市場上大部分主流級玩家在選購NVIDIA顯卡時,多半以GTS 250為購買對象。至於GTX 260雖然效能比GTS 250好上36%左右,但價格卻高了將近一倍,除非真的很在意那段效能差距口袋又有餘裕,不然GTS 250還是比較好的選擇。

參考價格:GT240約3,000元、GTS250約4,000元、GTX260約6,500元。

 

 

▲ 入門:GT210/220、9500GT

其實現在很多IGP的效能都已經很強大,並且都支援高畫質影片硬體加速解碼功能,因此入門卡的市場其實受到部份壓縮。仔細去看NVIDIA目前入門等級的產品線:GT210/220和9500GT,它們通常不會被賦予太繁重的工作,但如果說拿它們的CUDA功能來做影音轉檔或繪圖加速的任務,和其他沒有GPGPU內建顯示或效能不到實用程度相比,GT210/220和9500GT的價值仍舊不低。或者有些擁有高階顯卡的人,會再搭配一張入門卡專門做PhysX物理加速用,這也是一種省小錢卻能換取大幅度效能提升方式之一。

參考價格:GT210約1,600元、GTS220約2,500元、9500GT約1,900元。

 

 

█ 量力而為才是王道

看完整個NVIDIA顯卡市售產品採購建議後,相信玩家可以針對自己的預算和需求,找到合用的顯卡。不過這邊小編還是要提醒大家,好的顯卡雖然能夠滿足大尺寸、高解析、全特效的需求,但預算考量永遠是採購最重要的一環,凡事量力而為才是王道。況且隨著NVIDIA新一代GeForce GTX480/470即將上市,將會連帶影響目前市場上各個等級顯卡的產品定價,若不急著換購的話,建議玩家多觀望一陣子,相信可以用更優惠的價格買到效能更好的產品。

 

 

 

臉書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