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組件效能成績跟雜誌上的不一樣?!測試平台資訊的重要性

 

或許有些人都有這樣的一個疑問,就是自己買的零組件經過測試之後,效能表現上卻與雜誌上測出來的數字相去甚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難道是雜誌造假嗎?不知道各位讀者有沒有注意到,在各種零組件的效能評測上,

編輯都會列出這次測試用的平台,其實,測試平台的資訊是很重要的,同樣的產品在不同的平台上絕對會有不同的效能差異,更不用說還有沒有經過特別的調校了。本篇將會針對CPU、記憶體、顯示卡、硬碟這些零組件,在不同平台搭配上的效能做比較,以讓讀者們能夠了解到測試平台資訊的重要性,還有在平台資訊之外該注意的小地方。

 

 

■ 測試平台的意義

小編在這邊很好奇地想要先做一個問卷調查,不知道各位讀者在看零組件的測試報導時,是不是都會注意到測試平台的資訊?如果會,會希望這方面的資訊再詳盡一點嗎?或是在之後的電腦組裝採購上,會考慮選用編輯們測試平台所使用的產品嗎?讀者們可以利用雜誌後面的讀者回函,來回覆這一個相關問題來讓小編知道喔!

不論是網路、平面的媒體、論壇或是個人部落格文章,在進行產品的測試時,通常都會列出這次測試過程中所使用的其他零組件,這也就是測試平台資訊,其實這樣的一個資訊是一定要呈現出來的,這樣讀者才能夠知道測試分數是在哪種環境下所測得的,就像是做科學實驗一樣,所有的背景資料都要交代清楚才好。畢竟在進行各種單品的測試時,使用不同的零組件搭配就會呈現出不一樣的測試成績,電腦就像是人體一樣,每個重要零件缺一不可,在運作時也是互相協同運作,更換掉一個零件時,整體的效能就都會有所不同。

因此,會列出測試平台資訊也是要讓讀者知道說這樣的測試成績是在與何種零組件搭配的情況下才有的,在不一樣零組件搭配的環境下,效能成績一定多少會有落差。接下來小編將要各別來分開討論不同的測試情況,來讓各位讀者了解到,同樣的一的東西,使用不同的平台,是真的會有效能差別的,也可以讓讀者知道,在測試某些零組件時,因為一些條件上的限制,所以小編也才會選用特定的平台來測試。

而這次測試使用的零組件如下表,在同一個CPU使用不同晶片組的測試上,挑選Z68與H61這兩個落差比較大的晶片組。記憶體及顯示卡這兩個較常被測試、也是玩家們更換率較高的產品上,則分別使用Intel Core i7 2600搭配Z68晶片及AMD Phenom II X4 965搭配990FX晶片組這兩個平台來測試比較,在儲存裝置測試上,則使用SATA 6Gbps介面的Crucial m4 128GB固態硬碟一樣在Z68與990FX這兩的晶片組上做測試成績比較。
 

 

電腦DIY測試平台

Intel處理器

Intel Core i7 2600 @3.4GHz

Intel Z68主機板

ASRock Fatal1ty Z68 Professional Gen3

Intel H61主機板

GIGABYTE H61M-USB3-B3

AMD處理器

AMD Phenom II X4 965 @3.4GHz

AMD主機板

ASRock Fatal1ty 990FX Professional

顯示卡

GIGABYTE HD5870 SOC GDDR5 1GB

記憶體

Kingston HyperX DDR3-1600 2GB x2

系統硬碟

OCZ VERTEX 2 SSD 40GB SATA 3Gbps

測試硬碟

Crucial m4 SSD 128GB SATA 6Gbps

作業系統

Windows 7 Ultimate 64bit SP1

電源供應器

Seasonic X-650W 80PLUS金牌

 

 

■ 零組件在不同平台的差別

通常我們在測試主機板時,總是會使用PCMark這一個老牌字號的測試軟體,雖然PCMark 7已經上市了,但小編在這邊還是使用大家較為熟悉PCMark Vantage的來做測試的呈現,然而嚴格來說,其實主機板本身沒有什麼效能可言,因為它並不是一個自己本身可以運算資料及存取資料的零組件,但它卻是連絡各個零組件最重要的管道,一張設計良好的板子,不僅擁有高電源穩定性,更可以完整發揮出各個零組件的效能,因此在測試主機板上就一定要使用可以呈現出整體系統效能的PCMark了,不過在測試平台的主機板挑選上,就一定要使用最高階的晶片組以及最高階、用料最好的板子才可以讓測試的零組件可以有最好的效能嗎?其實這是不一定的。

小編在這裡使用了Z68與H61這兩個晶片的主機板來做比較,屬於同樣Sandy Bridge平台架構的兩者,可以說其中一個是最高階一個是最低階的晶片了,但所謂的高低階也只是規格上的支援性而已。在固定了CPU、顯示卡、系統硬碟、電源供應器的狀態下,記憶體雖然也是使用同一組,但是Z68可以支援XMP參數但H61最高卻只支援到1333MHz,照道理說開了XMP跑1600MHz的Z68應該會比只跑1333MHz的H61來得好些,但經過測試之後,PCMark Vantage的總分甚至各個細項反而都幾乎是由H61的平台來勝出,不過差別很小也幾乎可以說是誤差值而已。

經過這次的測試,讓我們了解到,其實在同一個世代的晶片組當中,當平台上的零組件並沒有特殊的運作要求時,整體運作出來的效能其實並不會有太大的差異的。不過當在測試上有特殊要求時,就要使用支援性較好的晶片組了,比如說是高運作頻率的超頻記憶體測試、多顯示卡連同運作、以及要發揮SATA 6Gbps儲存裝置的完整效能,那就非得要使用Intel Z68、P67,或是AMD 990FX、890FX這樣的晶片組主機板了。但是同晶片的板子,用料越好越高階、供電相數越多的板子,就能夠讓零組件呈現出較好的效能表現嗎?其實也不一定,就要看主機板廠商在電路走線上設計的成熟度了。

 

 

 

圖 / 上圖為Z68平台的測試成績,下方為H61平台的,但大部份成績卻是H61較高,但差別也

只是在誤差範圍內而已。

 

 

 

■ 關於中央處理器

而在處理器的專門測試上,如果照上述的說法及結果,那麼只要使用有支援的晶片組,所測出來的處理器效能成績應該也不會差別太大,但小編還是對這一點感到很好奇,因此使用了CINEBENCH R11.5這個軟體來讓處理器進行圖形運算,一樣使用Z68及H61這兩個平台來做比較,由以下成績可以看得出來還真的是差別不大,看來對於處理器的測試上,只要不是使用上一代晶片組,然後使用更新韌體來支援的方式,而是同一時期為了處理器所設計來搭配推出的晶片組,在效能呈現上都不會有太多差異。

 

圖 / 左方的Z68平台與右方H61平台,在CPU的測試上成績差異也是在誤差值而已。

 

 

 

■ 超頻記憶體的X.M.P參數

接下來就是變數較多的記憶體測試部分了,市面上的超頻記憶體越來越多,價格也越來越低,所謂的超頻記憶體,表示除了本身的記憶體顆粒品質較為良好,可以在主機板晶片使用原本支援性上預設的1066或是1333MHz更高的頻率來運作,另外就是內部有一組X.M.P參數,不過這只有在Intel的平台上才可以支援,只要在BIOS中,開啟X.M.P的Profile,就可以自動以記憶體廠商調校過後的最佳時脈及時序來運作,現在有許多的超頻記憶體可以使用2133MHz甚至2400MHz的高時脈來運作,但是實際上可以支援到如此高且穩定運作的主機實在是少之又少,若要挑選超頻記憶體的話,小編建議還是購買1600MHz或是1866MHz的產品就可以了,不然主機板沒有支援的話也只是浪費錢。

而在沒有支援X.M.P的AMD主機板上則該怎麼辦呢?使用者難道就只能自行慢慢的調整時脈及時序來做傳統的超頻動作嗎?其實現在的主機板廠商也很貼心的在BIOS中寫入了多組高於晶片組預設值的時脈選項,通常都可以到達1866MHz以上了,但是小編使用ASRock Fatal1ty 990FX Professional主機板並將記憶體時脈選擇為1600MHz,並與ASRock Fatal1ty Z68 Professional Gen3上開啟X.M.P參數,同樣為1600MHz來比較時序的參數,雖然tCL-tRCD-tRP-tRAS這幾個常見的時序同樣為9-9-9-27,但是其它細項的參數還是有稍微的不同。

而在實際測試時,同樣以1600MHz時脈運作且時序為9-9-9-27的DDR3記憶體,在Intel Z68的平台上可以有22.05GB/s的運作效能,但是在AMD 990FX上卻只有12.78GB/s,這是一個滿大的落差,再加上考慮對於X.M.P參數的支援性,因此對於記憶體的測試上,幾乎都會選用Intel的平台為主。

 


圖 / Intel的晶片組可以直接開啟超頻記憶體上的X.M.P參數,來進行最佳化的時脈及時序調整。

 

 

 

圖 / AMD雖然不能支援X.M.P,但是主機板廠商在BIOS中寫入了多組更高的記憶體運作頻率

的選項來支援。

 

 

 

圖 / 在AMD的板子上選用1600MHz的選項,雖然大部分的時序與X.M.P相同,

但是仔細比較細項還是有些許的不同。

 

 

 

 

 

圖 / 記憶體這部分的效能差異在不同的平台上就非常大!

 

 

 

■ 影響顯示卡測試分數的因素

在顯示卡的測試部分,首先要讓各位讀者知道,當顯示輸出的解析度越高時,其運算效能就會越低,因為在同一個畫面中要輸出的畫素越多,因此GPU每秒顯示的張數及效能測試成績都會減少。這一點在3DMark Vantage中調整不同的模式就可以看得出來,小編使用GIGABYTE HD5870 SOC GDDR5 1GB這張顯示卡,在Intel Core i7 2600加Z68晶片的平台上測試,預在設的P模式上(解析度1280*1024)可以測出21423的GPU總分,兩個GPU測試也分別有67.13、58.22 FPS。然而當調整為H模式時(解析度1680*1050),GPU總分就下降到了15150分,兩個測試也分別只剩下45.88、37.44 FPS,因此在看雜誌的效能測試成績時,也要注意到分數前面的英文字,在同一個模式下的成績才可以互相做比較。

 

 

圖 / 調整不同的顯示解析度,GPU成績會有差別而去影響總分。

 

 

 

然而,有時候因為雜誌上的版面限制,只會列出3DMark Vantage的總分,不過中央處理器的效能卻也占了這個分數的影響因素的一半,因為3DMark Vantage不單單只是測試顯示卡的圖形運算效能,對於處理器的圖形運算也是相當注重的,當使用效能較好的中央處理器時就可以得到較好的整體顯示效能及測試分數。

這次測試使用的是AMD HD5870超頻板顯示卡,但是當使用在AMD Phenom II X4 965加上990FX晶片組的平台上時,在與Intel Core i7 2600 CPU分數差了一半以上的這個因素影響之下,再加上GPU分數在P及H模式都不比Intel平台上來得好的時候,測試總分當然就來得較差。讀者們可以仔細比較以下AMD平台的兩個測試成績截圖與上兩張在Intel平台上的成績差異。因此對於在顯示卡的測試上,不論是AMD或是NVIDIA的產品,我們也都還是會選擇Intel的平台來進行測試,甚至於還會選用處理器效能更好、PCI-E通道數更多的的Intel X58晶片組平台。

 

 

圖 / 3DMark Vantage的測試上,CPU的效能也占了大半,因此光看總分也不太準確。

 

 

 

■ 主機板晶片組影響儲存效能

最後要介紹的一個項目是在於儲存裝置的測試,在現在儲存裝置大多以SATA 6Gbps介面為主流的情況下,主機板晶片組有沒有提供這樣子的一個連接埠就成為測試平台選用上的重要考量了,況且目前的高速SATA 6Gbps固態硬碟,單顆就可以到達存取500 MB/s以上的速度,已經超過SATA 3Gbps的300MB/s頻寬許多。早在去年,AMD上一代800系列晶片組搭配的SB850南橋晶片,就已經提供了高達六組的SATA 6Gbps介面埠,但Intel卻到今年的P67、H67、Z68等晶片上才有提供了兩組SATA 6Gbps介面,支援度遠遠不及AMD的平台。

不過以往人們也有一種觀念,會認為說Intel的晶片組對於儲存裝置的效能發揮上會來的比較好,AMD或是其他晶片組的的總是差了那麼一點,這在幾年前的產品上小編也不否認這點,但是這樣子的舊有觀念也適用在現在的主機板上嗎?小編使用兩張ASRock Fatal1ty Professional系列主機板,一張為Intel Z68晶片,另一張AMD 990FX是使用目前最新SB950南橋晶片的主機板,來進行SATA 6Gbps介面固態硬碟的效能測試,選用的固態硬碟為Crucial m4,雖然容量只有128GB但是在讀取上是可以超過SATA 3Gbps的300MB/s頻寬速度的,而且Crucial m4在效能表現上較為穩定,在測試上比較不會產生誤差值來影響判斷。

經過了實際測試後發現,儲存裝置在Intel Z68及AMD SB950南橋上的效能差異已經非常地小,幾乎可以說是沒有差別了!在這邊小編就要非常讚賞AMD在主機板晶片組對於儲存裝置支援性及傳輸效能開發上的用心,不僅提供了目前最多的六組原生SATA 6Gbps連接埠,在傳輸效能上也比以往要進步許多,因此小編在測試儲存裝置時,也會選用AMD的平台來做測試。但是小編是不會使用主機板上擴充晶片提供的SATA 6Gbps埠來進行儲存效能測試,因為通常來說,測出來的效能都並不是那麼地完全,畢竟多經過了一個晶片,在傳輸上多少都會有所損耗。

 

圖 / 左方的Intel Z68平台雖然可以得到較高的讀取速度,但是AMD SB950南橋卻可以測出效好的最高寫入效能,

但其實兩者的差異真的很小。

 

 

 

 

圖 / 在CrystalDiskMark的測試下,左方的Intel Z68與右方的AMD SB950南橋的差別也不大,

僅有4K的測試項目差異比例算是較多了。

 

 

 

 

圖 / 在AS SSD Benchmark的測試中,在AMD SB 950南橋的平台上的測試總分甚至於還比Intel Z68的來得要高出一些,

但其實都還在誤差範圍內。

 

 

 

■ 除了平台之外的調教

經過了以上的這些討論,相信大家應該都能夠了解到為什麼編輯們要使用那些零組件組成的平台來測試產品了吧,使用不同的平台在測試零組件上就會有不同的落差。但是測試平台資訊雖然都有打出來讓讀者來參考,不過這其中也還是沒有辦法詳盡地呈現出測試過程中的硬體調教及參數設定值。比起測試平台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設定值所呈現出來的測試分數或許可能差別更大。例如處理器外頻、記憶體時脈、時序的調整,儲存裝置內部的資料狀態是否乾淨,甚至於室溫環境的落差及產品散熱能力都會影響到測試分數的呈現。

另外就是使用的作業系統以及驅動程式版本的差異,目前的顯示卡都有支援DX11,固態硬碟也大多有支援Windows 7的TRIM指令,Win 7對於SATA的AHCI模式的支援上也才完整,因此實在是沒有理由安裝Windows XP這種老舊的作業系統來進行新的零組件效能測試,這是絕對無法呈現出裝置的最大效能的!至於驅動程式的方面,尤其是顯示卡,驅動程式更新頻率相當快速,要進行測試比較那就要安裝當時最新的驅動程式版本才會比較準確。

 

 

■ 測試平台資訊是真的要注意的!

測試軟體及裝置運作時,也並不是每一次都會跑出最好的效能值,每種測試軟體都會有一定範圍的誤差值存在,因此在進行零組件的測試,影響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就算是同一個平台,不同的人在測試同一個產品也可能會跑出不一樣的成績。小編也遇過一種情形就是,今天不論如何調整、設定、重新安裝硬體及驅動,測試出來的成績就是很差,並沒有再進行更動的情況下,到了明天重新進行測試,成績就相當正常而且有非常漂亮的數據呈現。因此小編在這邊只能說,雜誌上的測試成績數據真的就只是提供讀者來參考而已,並不能算是一種絕對值的表現,拿測試成績與另外的平台做比較更是沒有意義的做法!

最後,小編在這邊還是要再提醒讀者,測試成績絕對會因為測試平台的規格及使用環境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在參考雜誌上的效能分數之外,也一定要注意到測試平台的規格資訊,不要再說自己測出來的成績都與雜誌上的不同了。
 

 

 

臉書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