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WIN 805機殼 / 純粹的材質之美

INWIN001

自從2013年IN WIN在Computex展上推出了「透」,找到了鋁合金與玻璃兩種完美的材質搭配之後,IN WIN也開始把這個經驗應用到旗下的機殼產品,從900系列,到新推出的800系列,IN WIN開始大量的採用玻璃這個材質來提升機殼外觀,此舉也讓IN WIN在市場上品牌的能見度。

 

素雅中帶有前衛的風格

IN WIN 805的外殼設計依然是沿用鋁合金加上透明玻璃的設計,外觀的造型非常素雅,幾乎沒有任何額外的裝飾,單純只用玻璃和陽極處理的髮絲紋來構成完整的外觀,以最單純的方式呈現材質的美感,如果你很喜歡很純粹的美感,我想你應該會跟筆者一樣喜歡它,說實話筆者覺得這樣看起來也挺有科技感的,有一種前衛的風格。前面板的造型設計也讓筆者非常喜愛,通常這種素雅的外觀,很難再用其他紋路或是裝飾做點綴,因為很難選到一個不會破壞素雅風格的圖樣,一選錯馬上就從很美變成很俗,迎廣這次在前面板的修飾算是相當大膽,把蜂巢狀的紋路規則的壓在玻璃面板底下,這種作法讓機殼前方有了點花樣,但看起來依然簡潔,沒有破壞素雅的質感,表現非常優秀。

 

Type-C Version閃亮登場

805的機箱長度其實不長,長寬比較接近一個正方形,比一般比較常見的ATX機箱稍短,這是因為在設計上完全取消了5.25吋的插槽空間,光碟機在這個機殼上是完全不存在的,雖然少了一些改裝的樂趣,快速抽換硬碟的插槽或是風扇轉速控制器之類的改裝零件,對這個機殼來說都是不可行的改裝,不過上述的改裝也很難營造出和這個機殼相近的風格質感,如果想拿這個機殼玩些花樣的話,或許用LED做一些低調的點綴會比較搭這台機殼。

事實上筆者這次取得的送測品是Standard版,也就是所謂的「一般版」,同樣這個型號還有Type-C Version,前置I/O面板有黑、紅、金三種顏色可以選,並且會配備一個USB 3.1 Type-C的插槽,側邊IN WIN的LOGO還有LED背光燈的裝飾(如果連正面的IN WIN標誌都會閃閃發亮應該也滿帥氣的?),沒辦法讓各位看看閃閃發亮的效果有點可惜。

INWIN002
↑ 順便來看一下Type-C Version的「風采」,筆者個人認為紅色的版本看起來最優,尤其紅色也是IN WIN標誌的代表色,很符合IN WIN自家的招牌,尤其黑、紅雙色的搭配也是目前市場上普遍的「Gaming」系列的主視覺色,很容易找到顏色相符的產品搭配。

 

INWIN003
↑ 讓我們來看看官方的改裝圖例,個人認為是非常理想的範例,前面板雖然沒有預留明確的進氣口,但裝上LED發光的風扇讓光線強調蜂巢狀的紋路,看樣子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儲存空間選擇多變

IN WIN805預留給硬碟安裝的空間主要有六個,其中四個是2.5吋硬碟的空間,兩個是3.5吋的硬碟架,在數量上和其他塔式機箱相比稍微單薄一些。如果要把2.5吋硬碟安裝在這個機殼上,必須要先把2.5吋硬碟固定在機殼隨附的支架上才能施工,但是!注意!問題來囉!雖然總共有四個2.5吋硬碟的安裝空間,可是Standard版的機殼只附屬兩個2.5吋硬碟安裝支架,也就是說包含3.5吋硬碟在內,最多只能同時裝上3.5吋、2.5吋硬碟各兩顆,夠不夠用見仁見智,如果不夠用的話連絡迎廣原廠其實也是可以另外購置擴充架的。如果購買的是閃閃發亮的Type-C Version就不會有這個麻煩,根據官方網站的規格表所述,這個版本會給足所有的2.5吋支架。

其實筆者個人認為2.5吋硬碟支架其實不是重點,個人認為Type-C Version除了視覺效果較為特別之外,前置面板的USB 3.1 Type-C才是它最大的亮點,作為可能是USB未來主流規格的潛力股,先預留擴充的可能性也不錯,一般人如果在意硬碟容量的話,其實兩個3.5吋硬碟槽也很夠用了,目前2TB、3TB的硬碟這種大容量硬碟的選擇也很多,款式和價格各有不同,很值得考慮,另外,新的Intel 100系列晶片組,M.2的插槽逐漸普及,系統硬碟也未必要耗用一個2.5吋插槽,裝上M.2規格的SSD,也可以降低空間和走線的壓力,雖然805的玻璃側板依然是用深黑色處理,但是周遭環境的光源還是穿透它讓我們隱約看到內部的構造,我想你應該也會和筆者一樣會想盡可能保持內部的整潔,才不會破壞它若隱若現的性感。

 

強化玻璃安全無慮?

動手組裝之前有些事情要先提,雖然機殼前面板以及兩片側板都是採用強化玻璃的材質,但即便這種玻璃經過特殊處理,強度已經比普通的玻璃高出許多,但不代表這個東西不會破,它畢竟還是一塊玻璃,受到強烈的外力擠壓或是碰撞還是有可能讓它破裂。INWIN既然選用玻璃作為機殼組成的材質,事實上他們也已經做足了各種可能的防護了,例如在玻璃板上增加了防爆膜,盒裝的紙箱是把整個機殼架空完全隔絕任何可能的外力碰撞,甚至為了這個產品甚至還投保了200萬美金的全球產物保險。組裝的之前建議先把兩片側板全都拆卸下來,記得,要在機殼平躺的狀態進行拆卸,筆者第一次組這種玻璃側板機殼的時候沒有多想就在機殼直立的狀態拆卸側板螺絲,結果玻璃側板直接往旁邊側倒,讓筆者嚇出一身冷汗,該次的經歷是玻璃側板毫髮無傷,但個人不建議讀者們也做同樣的「壓力測試」。這種強化玻璃側板如果真的受到外力衝擊受損,通常都是直接整片崩解成顆粒狀小碎塊,比較不像一般玻璃會出現尖銳的破片,造成人體傷害的可能性相對小的多,其實也不需要過度擔心,但這種材質確實比一般機殼的金屬側板要更加注意。

 

樂趣十足的組裝體驗

805的組裝難易度筆者個人認為不高,內部空間的格局因為沒有5.25吋、3.5吋硬碟架的設計,背板空間也夠大,機殼內部的走線可以說是毫無障礙,走線難度來說筆者個人認為是零!完全沒有難度可言!而且可以發揮的空間很多,想把線拉得很漂亮對這個機殼來說應該不是什麼難事,值得花點時間下功夫把它整理的漂漂亮亮,然後放在顯眼的地方展示。顯示卡安裝的空間很充裕,應該不用擔心會有什麼奇怪的顯示卡裝不進去,CPU散熱的改裝空間也很充裕,機殼前方也預留了相當大的空間可以附掛一體式水冷的水冷排。

不過筆者個人認為把水冷排附掛在機殼前方不算是理想的配置,讓風扇的風向往機殼外這就另當別論,但是805前方並沒有預留明確的散熱口,風流的方向不夠明確,如果讓水冷排附掛的風扇風向朝機殼內,進氣的風流量或許也是個疑問,而且把水冷排的廢熱吹散到機殼內部,以散熱的目的來說也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這個行為有點像是把廢熱囤積在機箱內,還是要仰賴其他的風扇把熱空氣排出機殼)。筆者個人認為這個機殼依然適合採用風冷來進行散熱,組裝的時候或許可以先考慮把底部的硬碟架移到前面板上方(這個步驟要先拆除機殼前方的腳座,建議先決定好硬碟安裝的位置),3.5吋硬碟架預設的的位置下方可以附掛兩個12公分風扇,機殼的底座也有確實讓機殼底部騰出進氣的空間,就用這個配置來取得最大的進氣效率,CPU的風扇改裝就選用塔式風冷散熱器,風流朝向機殼後方,或者是選用12公分水冷排的CPU散熱器,直接把水冷排鎖在機殼後方,風流朝外,因為機殼並沒有預留水冷管線的進出口,沒辦法靠改裝的方式把水冷排附掛到機殼外面,筆者個人推薦上述的散熱方案,提供給各位參考。

tn_INWIN004
↑ 組裝空間算是很有餘裕的,即便前方再塞一個水冷牌也很OK。

 

tn_INWIN005
↑ 後方被版的整線空間也很充裕,其實原廠附屬的配件包裡面還有附屬塑膠線夾,也可以善加利用。

 

tn_INWIN006
↑ 預設3.5吋硬碟的安裝空間其實有點彆扭,因為位置偏低的關係,如果採用L型街頭的SATA排線可能會不方便安裝。

 

tn_INWIN007
↑ 如果硬碟改裝到機殼上方也是不錯的選擇,SATA排線也請記得避免使用L型接頭。

 

tn_INWIN008
↑ 筆者的組裝範例是以機殼出廠時預設的配置進行組裝,如果要把硬碟架移放到這個位置,建議列為組裝時優先改動的項目,因為從預設的位置移動上來需要拆除機殼腳座,把零件裝進機殼裡施加重量之後其實不太方便把機殼翻倒。

 

tn_INWIN009
↑ 原本是預留給2.5吋硬碟架安裝的空間,其實也是很好的整線孔。

 

tn_INWIN010
↑ 底部的風扇防塵網採用磁吸設計,拆卸很方便。

 

tn_INWIN011
↑ 不得不佩服,迎廣連小料件的包裝都很細心,螺絲不但分門別類包裝,還貼上了標籤做識別,除此之外還有完整的說明書、塑膠綁帶、塑膠線夾還有拭淨布,這些配件並且被放在可以重複利用的夾鏈袋之中,包裝得非常用心。

 

準備好組裝新平台了嗎?

整體來說筆者相當推薦喜歡組裝電腦又對外觀質感有相當要求的使用者入手805,組裝難易度就算對第一次接觸組裝電腦的玩家來說應該也不困難(在動手組裝前最好先先好大概的組裝位置),因為內部空間的格局方正,作為改裝來說也算是一個不錯的基底,筆者個人認為IN WIN這系列採用玻璃材質的機殼很適合搭配LED作點綴,或許會有人覺得安裝硬碟的空間太少,但筆者個人認為對於Intel新的100系列主機板來說已經很足夠了,因為硬碟不再侷限於SATA介面,單一顆3.5吋硬碟的容量也已經突破6TB的界線,新的系統不再需要靠硬碟的數量來才能支撐龐大的容量,正好搭IN WIN805的配置,兼顧美觀與實用性,值得各位參考~

 

廠商資訊
迎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www.inwin-style.com
(03) 322-9898

 

規格
機殼型式:直立式中型底座
材質:鋁合金、強化玻璃
內部磁碟槽:3.5″ / 2.5″ x 2、2.5″ x 2 (最多可支援4組)
主機板相容:ATX / Micro-ATX /Mini-ITX (Max: 12” x 10.5”)
電源供應器:適用ATX 12V,最大長度達 220mm
外部輸出:HD Audio、USB 3.0 x 2、USB 2.0 x 2
可支援高階顯示卡長度:320mm (寬: 164mm)
CPU散熱器:最大支援高度156mm(CPU上表面至側板)
尺寸:(HxWxD) 476 x 205 x 455mm

阿庠 阿庠

曾經我只是個喜歡看機器人卡通的小毛孩,後來我迷上了鋼普拉模型。
曾經我只是個只會騎腳踏車的小男孩,後來我學著組裝自己的腳踏車。
曾經我只是個喜歡玩電腦遊戲的小屁孩,後來我決定自己試著組電腦。
也許,我喜歡的是動手組裝的過程。

標籤: ,

臉書留言